作文学做人600字

  当厌倦了世俗的喧嚣,当身心无法得到解脱时,我会找到我的朋友——语文!因为她是语文,是心灵的净化器,是为我领略大千世界的金钥匙,是我精神上的导师……

  在语文这神奇的世界里,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净化!她向我展开了历史的长卷,她让我在史人身上学会了做人!

  当楚国的硝烟飞绕在汨罗江四周,当亡国的忧伤紧锁他的眉头时,他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跳入了汨罗江,在冰冷的河床上,他的铮铮铁骨化作了柔软的翅膀围绕在汨罗江上!伟大屈原!

  在他的身上,我知道了刚直,也学到了刚直。

  平静湖上一小舟里,他高举酒杯,把酒问月。他用他天真的眼睛望着那幽幽玉盘。富贵中的喧嚣,喧嚣中的浮华,浮华中的不羁,是他不驯的写照.在朝廷重权当道的情况下,他来到了着宁静自在的地方.

  李白,做了最诗意的举动!

  他遭遇了科举,但为了国家,投笔从戎,他本想为国自尽,却成了蒙古人的俘虏.一边是自己身世的浮浮沉沉,以便是蒙古人的高官厚禄,他坚定地一声“不”掷地有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爱国之心,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坚定!

  语文,是我的良师,我的益友,它教我学会做人。

  在我的“学做人史”上,高高矗立着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建成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因为她的思想就是构筑这个里程碑的蓝图--她教我应该闭嘴!如果作为此碑的工程师,王老师,您能听见,我在此要像小品中的范伟一样对您说一声:“谢谢啊!”

  我从小的时候就特贫,我一直错误地认为这叫“侃侃而谈”,觉得在聊天中把自己“伟大”的思想像英国传教士一样传给别人是至高无上的重要,但中学以来与我的思想发生碰撞的元素彻底改变了我--中学不像小学时的如此这般地闲,所以很少有人听我扯一些与学习无关,并且他们无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王老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柏翙,你能不能别叨叨了,listening is learning!(听着也是学习)起初,我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哲学,并且感到我幼小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打击,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当然,小树苗的生成长大是需有一个在旁守候,随时剪掉歪枝的人。

  王老师就像上一段的描写一样对我思想教育了整个初一,使我根深蒂固的“话多”思维渐渐动摇。但真正引发我的“思想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读书时发现当听众原来更加伟大。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班友好、有人缘的同学更多地在扮演“听众”这个角色。与此同时,王老师的话又浮现耳畔:“柏翙,你是比较有知识的,可更应该多沉默,那样更让人觉得你稳重些。”“柏翙,如果你能管住你的嘴巴,你会更加有魅力!”“伯翙,你介意不介意坐下来倒口气,歇歇?你可以换一种方法成为此地的焦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以往的话我就闪,并且不对这思考过多,如今我真正理解了那句“listening is learning”才明白。

  在我顿悟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古时孔子不耻不问,活到老,学到老;伽俐略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当是时,吾深感惭愧,久久陷于往事的错误中沉思,不能自拔。拔出我的,是正觉百感交集时跳出来的王老师,她拍着我的肩,震憾着我:“历史不能改变了,你应该展望未来!”

  此后,我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欣赏别人。欣赏别人,是善待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以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明智之举。就在我欣赏别人的同时,这个世界在我的眼中也变得更加美丽。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开民智,鼓民气,培民德,隆国运的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的良好习惯都是在幼年养成的,所谓"童蒙养正""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做人从哪里开始 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现在社会普遍关注青少年上网成瘾,犯罪低龄化,道德水准滑坡等社会问题,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忽视国学,甚至曲解,歪曲国学有一定的关系.几十年"左"的影响使得国人只知有"封建专制之护符"的"孔老二",不知有伟大的孔夫子.岂不知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在教儿童识字的同时,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可以使儿童了解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体认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儿童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从小培养儿童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是使之从翩翩少年成为谦谦君子的重要门径.另外,有关精华与糟粕的问题,我们认为,既然是历史文化,就不应苛求足赤无瑕,关键在于运用得当与否,古人说:"牛饮水则为乳,蛇饮水则为毒."善用者可化腐朽为神奇,不善用者则食古不化,贻笑后人.畏如虎兕,避而远之更非良方.不读何以"善用","知彼"方能胜之.以今绳古,因瑕弃壁的历史教训俯拾皆是,无庸赘述.所以,我们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因此,我们在从事国学教育时,不能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不能不从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高度来深刻认识,用心体察.那么,什么才是正确地学习国学之路呢 首先,要把国学作为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来看待,从观念上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崇敬之心,这样才能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任何时代都有生存竞争的问题,古人和现代人生活方式不同,但有生存原则的共性可循.中华民族的先祖,在面对生存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智慧,使得中华民族得以五千年绵延不绝,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它的结晶就是国学.国学教育就是要教会国人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立于不败之地.国学教育就是教人从小打下做人的基础,做人的基础牢固了,他就会既有道德亦有谋略.他既不会成为颟顸懵懂的迂夫子,也不会是见风使舵的小人,更不会是贪得无厌的鄙夫.他就会行己有耻,立身有道,处世有节,最终做到自立立人.我们相信,一个真正会做人的人,什么样的难题他都能面对,都能解决!国学与国学教育其重要意义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