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海南岛读后感

  连日来中央1台播出的《解放海南岛》吸引了我,我每天都在看,到今天已看到第三十集,终于看完了。我看了之后,真是感到又新鲜又动人。这么多年来人们也包括年今比较大的人对解放海南岛了解的看样子是太少了,看到这个电视剧之后真的感觉到内容非常新鲜,我是第一次看解放海南岛的电视剧。解放战争是三大战役,我看解放海南岛能算得上是第四次大战役了。解放海南岛的是林彪指挥的四野,他们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坐着木帆船,强渡琼州海峡,真象电影里唱的那样,旱老虎变成的水蛟龙。陆军当海军用,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啊。这个电视剧给我的第二个受感动之处就是海南岛的琼崖纵队,在这样一个孤鸟上坚持敌后斗争十多年,可以看出是多么艰苦和英勇,可话又说回来,要是没有他们的接应,我们的解放海南岛战役绝对会损失得更多,他们的事迹不会比大陆的游击队等地方武装逊色的。

  特别是电视剧的第二十集,我军靠木船、机枪、掷弹筒和国民党的军队飞机,大炮,现代化的军舰在作战。

  我军将士在敌军后面飞机的轰炸下,依然靠着残破的木船前进着,前面是敌军军舰的拦截。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我军战士依然勇往直前,欲血杀敌、在和时间战斗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登陆,他们连长牺牲了马上又有战士顶替连长继续指挥战斗,其中有一股小部队为拖住敌人追上先头部队,最后在木船被敌军击中时、弹尽粮绝时,所有战士是多少的勇敢啊!他们全部都跳下海了,这个场面我看得都快哭啦。他们本来可以活下来的,但他们不愿做俘虏,所以他们选择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战斗的胜利,换取革命的胜利。

  这些战士都是好样的,他们是我军海军的先驱者,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屈指一数琼岛已从黑暗枷锁里解放六十年了;六十年弹指一挥,当年意气风发的将帅士兵和舍命支援前线的年轻小伙和姑娘们有些早已故去;有些有幸能过上改革开放好年月的老人也是满头银发已是耄耋之年。作为一个晚辈,我在部队时早已从一些影视资料和当年参与解放海南的当事人的回忆录里知道一些;当年我军的意气风发和敌人的垂死挣扎早已嵌入我的脑海里,电视剧将这一史诗般的故事从银屏里展示给习惯了歌舞升平的人们实在难能可贵。

  看过这部电视剧,我为剧里让战神韩先楚、李作鹏将军以及林彪元帅再现银屏感到高兴;我也为毛主席叶剑英的运筹帷幄而高兴,虽然他们戏不多但有画龙点睛之效。影片里对敌方的角色描述的也很到位,如对薛岳的描述:既描写他依仗自己的海空优势而显得自负,也描写了他对夫人的柔情。影片还记录了国军中下级军官的残暴,可以说就是他们对百姓之残暴为自己挖掘了失败的坟墓。虽然瑕不掩瑜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片子在一些细节方面未能注意:如敌人进攻琼崖纵队的部队,敌我双方相距不远然而我方还有时间与烈士作生离死别或安抚伤员;此时敌人居然不进攻甚至不开枪故显虚假。导演应该注意,细节决定成败。

  偶然的一个晚上看中央1台节目,播放电视剧《解放海南岛》,觉得还比较好看,趁着休息在网上看完了整部电视剧。确实一部比较经典的电视剧。

  解放海南岛在当时确实需要坚定地决心,当时除了几个海岛以外,全国其他地方基本上都解放了,解放军官兵普遍感觉该是回家的时候了,不愿打仗,希望过平静的生活;其次是在解放海南岛之前攻打金门岛时,战争形势对解放军很不利,但是还是草率地下了决定,最后将近1万人战死在金门岛,可以说是解放战争以来,第一次出现的全军覆没,这种情况对解放海南岛是一个很大的心理阻碍;再次就是海南岛离雷州半岛还是挺远的,没有战舰,只有渔船,能不能按预期效果登陆都不知道,四野的人大部分是北方人,对茫茫的大海也是很畏惧的。再次国民党对海南岛还是比较重视的,守卫比较严密,队伍较多,岛上的琼崖纵队也是面临被剿灭的危险。

  海南岛最终解放了,我觉得韩先楚是最值得敬佩的。韩先楚的军人作风,审时度势,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应用恰当的作战方案,最终解放了海南岛。当然但是的李作鹏的43军也是值得肯定的,最起码配合40军,最终解放了海南岛。

  琼崖纵队的不是太了解,但是我觉得当时的红色娘子军是最感人的,其实当时海南岛上的人对于解放不解放没有太多的想法,本身国家政策对海南的影响比较小,海南对于国家来说比较重要,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地。所以必须解放海南,进而才能解放台湾,这是当时的战略步骤吧,不过事与愿违,解放海南之后,国际形势突变,我们再也没有能力去解放台湾了。搞到现在台湾始终是我们的一块心病。

  地球是圆的,民族是时代相连的。一代两代人的怨恨,多年以后还是会化解的,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