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在他看来,人天生是社会的动物,时刻生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中:为了顾及他人的感受,人不得不对自己原始的激情加以节制和改造,从而产生羞耻心和荣誉感,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他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从日常琐事和人情世故之中引发出深刻的哲理,如同一位深明事理的老人在絮叨家常,不知不觉之间令人深受感染。这种贴近凡人生活的智慧,跨越了时代和国界的局限,打破了学术的高墙,让每一个普通读者都能受益匪浅。

  xx总理多次推荐《道德情操论》,其用心之良苦,应能够促使人们对为何要构建和谐社会进行深刻思考,从对亚当斯密的片面、庸俗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科学全面地理解真正的亚当斯密,进而深入全面地从理论发源处理解和谐社会理念。《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社会。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构建和谐社会时,应当按照《道德情操论》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道德的和谐社会。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把社会的发展成果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在道义上赢得人心,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道德情操论》这本书,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本书指出,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接影响。个人的品质,我们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一是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二是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看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部门,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看了这本,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天工作,面对每天的生活。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好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党员干部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

  世界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济著作。他的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实际价值和地位不下于《国富论》,但长期以来一直湮没无闻,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直到xx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推荐“《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后,这本书才开始渐入国人视野。拜读此书,掩卷长叹、不吐不快。

  《道德情操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的分流到民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也是存在风险的,最终将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段话,对我们今天的发展很有警示意义。

  如果说,把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看成是一份民意答卷的话,那么惠及亿万百姓的经济发展成绩无疑可打优秀。道德建设呢?也许只是及格而已。姑且不说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凸显出的诸如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大问题,就说随地吐痰这一小事情,据我所知,只要是有国人不文明行为的评选,那随地吐痰肯定排名第一。由此观之,国家虽然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但精神文明建设显然已落后太多,国人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亟需改善和提高。可能是亚当·斯密预见到了这样的结果,所以耗费毕生心血写成了这本可以说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道德情操论》,他想告诉我们的是: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要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看到了道德情操的力量,xx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自觉弘扬,现已成为道德建设的新标杆和新风尚。现在,我们正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道德的作用和力量至关重要。用道德立身,用文明塑魂,用发展说话,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会比翼齐飞、并驾齐驱。我们优秀的中华民族,我们古老的中华国度,会真正焕发出耀眼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将向世人展现我们礼仪之邦和文明之邦的辉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