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周周二广播稿
说明陀螺在我国已有50XX年左右的历史。1700多年前的晋代,我国出现了另一种有趣的玩具竹蜻蜓。这种玩具18世纪传到欧洲后,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陀螺”。可见真正的陀螺比这更早传到了外国。何以把竹蜻蜓叫“中国陀螺”呢?原来正式提出“陀螺”这个术语的是19世纪中叶的法国物理学家传科。英语陀螺即“回转体’的意思,陀螺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竹蜻蜓是在空中转的回转体,故竹蜻蜓亦可说是种陀螺。1889年,奥地利军官奥波里首先将陀螺应用在军事上,他设计成功世界上第1架陀螺自动操纵舵,并把它装在鱼雷上。装有这种仪器的鱼雷,能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此后,陀螺被不断用于各种交通工具上。
甲:听了今天的广播,相信很多同学对陀螺又有了新的
认识了哦。
乙: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快乐国学》和我一起学!今天我们要来说说董遇和孟母的故事。
甲: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时间: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乙: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甲:有余力则学文,我们要懂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能力。父母教须敬听,父母给我们讲的道理和经验必须虚心听取,才能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哦。你明白了吗?乙:希望今天的节目可以让大家有所收获哦,好了,老师们,同学们,今天的播音到此结束,我们下次再见!甲:再见!
……………………

精品模板

更多

    Copyright © 2021 https://www.glzy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立即下载原创商用设计作品
QQ登陆 微信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