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的方法战胜拖延症

  拖延的四大原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

  1. 拖延的心理过程:拖延怪圈。

  许多拖延者发现虽然开始的时候他们想要事情有所进展,但是最终却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一连串的思绪、情感和行为波动影响了他们,它们呈现出诸多共性,称之为“拖延怪圈”。

  a. 开始,“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b. 过了一段时间,“我得马上开始。”

  c. 又过一段时间,“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我应该早点开始。”“我可以做任何事,除了这件……”“我无法享受任何事情。”“我希望没人发现。”)

  d. “还有时间。”

  e.“我这个人有毛病。”

  f. 临近时间点,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不做(“我无法忍受了!”“何必庸人自扰呢?”);做(“我不能再坐等了。” “事情还没有这么糟,为什么当初我不早一点开始做呢?”“把它做完就行了!”)

  g. 事情结束后,“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用心理学的方法战胜拖延症

  用心理学的方法战胜拖延症(管理资源吧阅读配图)

  2. 拖延者的信条(和完美主义有很大关系,反映了拖延者阻止自己取得进展的思维方式。)

  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

  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

  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我必须避开挑战。

  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

  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

  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

  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

  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

  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3. 拖延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完美主义者,为了证明自己足够优秀,他们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a. 平庸是被轻蔑的。

  b. 优秀不用努力。

  c. 一切都自己来。

  d. 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

  e. 我无法忍受失去。

  f. 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4. 未来折扣,行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都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当一个目标其时间设定在很远的将来,那么它就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从而使这件事看上去没有它实际上那么重要。相反,一些时间很近的目标则感觉上去更为清晰而紧迫。因此,人们往往会急于去做即时的事情,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这被称作“未来折扣”。

  5. 家庭倾向,拖延者一共有五个基本的家庭倾向,这五个倾向和与之相伴随的内心恐惧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它们是:施压、怀疑、控制、依附和疏远。

  6. 拖延是一种行为模式,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的。而做出改变和学会一种新的行为模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7. 改变拖延的武器: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的计划。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应该能够被分解为几个小步骤,第一步能够在五分钟内完成。

  8. 学会怎样判断时间

  a. 练习判断时间

  b. 学会利用零碎时间

  c. 预防意外干扰

  d. 委派任务

  e. 不要太分散精力

  f. 找出你的最佳时间

  g. 学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认知的平衡

  h. 享受你的自由时间

  9. 保持短小

  a. 利用1分钟时间

  b. 像一个服务生一样思考

  c. 在你的强项中更上一层楼

  d. 委派/委派/委派

  e. 整理的足够好就行

  f. 什么是你擅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