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情幻灭后如何避免两败俱伤

  大多数人一生之中,特别是年轻有魅力之时,都会遇见几次被表白的机会,不管答没答应,事件发生了以后都是要记在心里留作谈资的,当中还少不得掺杂进几声叹息:唉,可惜了,我当时没处理好,结果连朋友也做不成,他/她其实是个挺不错的人。

  朋友和情人,本来就不能相提并论

  恋爱专家说,由朋友发展成恋人的恋爱关系是最健康的,因为彼此是先经过磨合期才进入热恋期,理论上,大家应该是有充分的了解,觉得彼此合适,才进一步发展。事实却未必如此。问题的症结就在朋友和情人的本质本来就不同,一旦跨越了界线,而大家却没有认清定位,问题便会浮现。

  ■ 优点变成缺点

  朋友和情人最大的不同,是朋友没有利害关系。一旦变成两位一体后,他的利益顿时便成为你的利益,这时,你可能会发现,往日欣赏他的优点,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缺点。举例来说,做朋友时你欣赏他仗义疏财,但成为情人后,他对朋友和家人有求必应,岂不是令你和他存钱、买房、结婚的计划遥遥无期!又或者,做朋友时你欣赏他有生活品味,变成情人后,你发现他每个月大半薪水都花在买DVD或者养车,又岂能不抓狂?

  ■ 朋友、情人各有禁区

  你从前可和他无所不谈,但成为恋人却反而不能畅所欲言。那是因为朋友经互相了解后,懂得不去跨越对方的界线。因为有共同兴趣,你们可以无所不谈,但不会和对方硬聊不受欢迎的话题。情人的分别则在于他就是你,对方必须全盘接受你的缺点。有些话题纵使不受欢迎,但为了你俩的未来,你反而会选择要说出来。

  另一方面,朋友是远距离的,所以你可以和他无所不谈,甚至可以包括你的性生活和你的失恋经历。成为恋人后,你不能再和他谈前男友的床技,甚至连他的床上表现也可能不致评论。一下子,你失去了倾诉对象,反而要小心翼翼地讨他欢心。

恋情幻灭后如何避免两败俱伤

  ■ 爱你等如管束你

  很多人都发觉,和好朋友变成恋人后,对方却变成了另一个人似的,百思不得其解。朋友和情人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朋友不需要承诺,但情人却因为彼此承诺才可以进入恋爱阶段。一旦有了承诺,就意味失去了自由,得到了责任。换句话说,当你一旦实行情人之间的约束力之时,那个亲爱的朋友已经永远消失。你变成了他的猎物,他变成了你的财产。衍生出来的问题,不用细列,任谁也可以说上一大堆了。

  朋友和情人在本质上,本来就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由朋友变成情人,如何不致在恋情幻灭后两败俱伤,首先你必须懂得拿捏个中的分寸。

  一个好朋友是否适合做情人?

  每个人对爱情都有一套既定的要求和看法,所以说找伴侣有如拼图,你不是要找最完美的人,而是找一个最适合填补你生命缺口的人。要填补这一块空缺,首先你便要清楚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一个好朋友是否适合做情人,全在于你想要的,他是否能够满足你。

  简单来说,是先要检视他有没有你想要的恋爱特质,或者你是不是拥有他想要的恋爱特质。如果他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填补你内心的渴望,便不要和他更进一步。他是你的好朋友,了解你,或者两人单纯地相处愉快,并不见得就能构成美满的情侣关系。要赢得爱情,先要了解自己,你才是建构甜蜜爱情的关键。盲目地和好友踏入情侣关系,一不小心,分分钟连友谊也得赔上。

  两个人要有互动才可以由朋友成为恋人,一旦确认了彼此关系,大家也需要互相成长,重新定位,接受双方的差异,才可以稳定地迈向新阶段。友情的支柱是理解,恋情的支柱是感情,恰巧理解和感情,又是将两人关系提升至另一​​层次的重要元素。灵欲一致的情人关系,或多或少必定是带着友情的元素,即是既可交心,又可交性。由朋友变成恋人,你必须时刻警醒,提醒自己何时该扮演朋友的角色,在何时又该做回情人。只要你可以游刃有余地在友谊和爱情之间游走,你俩的爱情便自然可以长久。

  恋人做不了了,还能不能做朋友?

  本人一向自认是良善人士,也宁愿相信一般良善人士都不会愿意面对给朋友发好人卡的局面的,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不幸的事却屡屡发生——隔三差五会被当事人咨询一回“啊某某和我说可不可以不仅仅只是做朋友,怎么办怎么办呀”。面临这种困惑,按照惯例,我们还是要共同去求助一位资深专家。博伊西州立大学Heidi M. Reeder女士是研究跨性别友谊的高手,她的论文标题看上去就是一副情感热线腔调,比如《我喜欢你……作为一个朋友:跨性别友谊中的角色吸引》, 比如《单恋方表白以后,决定友谊走向何方的行为》。

  Reeder博士的研究小组想考察一下在跨性别的友谊当中,倘若一方试图突破原有的关系框架、却没有得到对方的配合,这种情况下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趋势由哪些因素决定。在《我喜欢你……》这一研究中,他们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的参与者为20对异性朋友,第二个实验的参与者为103名男性和128名女性,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加视频分析的方法,标定了一些跨性别友谊中的吸引因素。而在《单恋方表白以后》这一研究中,他们请来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98名在校大学生协助调查,了解年轻人处理事态的方法和结果。的确,人与人在性格、目标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朋友间发完好人卡之后事态走向不同方向。Reeder他们总结道,以下一些情况中,友谊仍然可以持续下去:

  ■ 双方都以积极的态度来维系友谊。这似乎不言自明,但现实中却有很多人把这扇门上了锁。在友情脆弱的时刻,你需要自觉主动地去做些事来使之恢复活力。除了以语言的方式来肯定友谊的重要性之外,还必须继续像从前一样做人做事。

  ■ 双方都是真诚的。搞清楚这个问题相当重要:当事者个人是否真正希望保持友谊,即使它已经与爱无关?这是只有每个人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如果这份友情对当事人来说不那么有意义,那它将无法突破这个障碍。

  ■ 双方能够接受彼此的感觉并非对等。这是一个伟大的态度,不管你是单恋一方还是被单恋一方。

  ■ 双方在单向表白前都认为友谊是“实在的”。对于有勇气去说出爱慕的一方来说,开口前必须想清楚:“是一份深厚的友谊吗?”确定的和年限较长的朋友更容易渡过难关,而新认识的朋友比较容易弄僵。

  ■ 双方在其中一方单向表白前对这份友谊持“开放”心态。已经能够做到诚实地谈论各方面的话题,如不安全感、生活里的其他关系、目标和梦想,有过这些亲密交谈的人们之间维持下去的机会会更大。

  而相反的,曾经的友谊在如下情况中会分崩离析:双方很快变得尴尬、难堪,甚或不舒服,陷入无言的沉默,缺乏眼神接触和无尽的道歉;单恋一方仍然在期望最终能得到回报,总是想追问“到底我做错了什么让你不爱我?”;被单恋一方承认过去有浪漫情愫存在,或建议这感受可在未来得到发展,只是眼下不适合,或至少不是以这种方式。这样的说辞只会导致对方难以自拔。Reeder博士对“恋人做不了了,但还想做朋友”的年轻人们加以了正向的鼓励:“不要责怪自己,也尽量不要责怪其他人。如果能记起一定技巧,并保持冷静,你也可以保持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