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黑塞《德米安》
不管我们认识与否,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幅心理的蓝图或者说自我的肖像。它对于我们意识的专注来讲也许是模糊或者混乱的。事实上,也许它根本无法有意识地进行认识。但它却是存在的,既完整又详细。这一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的自我信念上。但是,绝大部分自我信念都是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我们的成功与失败、我们的屈辱与胜利、以及他人对我们的反应,特别是根据童年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根据这一切,我们在心理造成了一个“自我(或者一幅自我的肖像)。”就我们自己来说,一旦某种与自己有关的思想或信念进入这幅肖像,它就会变成“真实的”。我们不会去怀疑它的可靠性,只会根据它去活动,就象它的确是真实的一样。
自我意象:美好生活的关键!
自我意象之所以能成为开户美好生活的一把金钥匙,是因为两个重大的发现:
1、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一致。
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按那种人行事;而且,即使你做了一切有意识的努力,即使你有意志力,你也根本不能有别的行为。把自己想象成“失败型的人”,就会想尽办法失败,尽管他有良好的愿望,有意志力,甚至机遇也完全对他有利。把自己想象为不公正的牺牲品,认为“注定要受苦”的人会不断地寻找各种环境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自我意象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或者一个基础,人的全部个性、行为,甚至环境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举例来说:一个孩子要把自己看成“不及格型”学生或者“算术上不开窍”的学生,就总会在自己的成绩单上找到证据。一个自以为没人喜欢的女孩子会发现自己在舞会总是没有人理睬。别人的排斥完全是她自己造成的:她那种愁眉苦脸、低三下四的态度,急于取悦于人的焦虑,或者对周围的人的下意识的敌意,都会把她本来能迷住的人拒于千里之外。一个推销员或者商人抱有同样的态度,他也会发现自己的实际经验能够“证明”他的自我意象是正确的。
由于有这种客观的“证据”,很少有人会发现问题出在他的自我意象或者自我评价上。可是我们后面将会看到:一旦说服他们改变自我意象,学生的成绩和推销员的收入就会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2、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无数病历说明, 一个人不论年纪大小,都来得及改变他的自我意象,并从此开始新的生活。
一个人难于改变他的习惯、个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这样一个原因:几乎所有试图改变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谓自我的圆周上而不是圆心上。很多患者对我这样说过:“你说的‘积极思维’我已经尝试过了,但它对我不起作用。”然而,进一步追问就不难发觉,这些人运用或者试图运用“积极思维”,要改变的是特定的外在环境或者特定的习惯或者性格缺陷,却从来没有想到改变造成这些状况的自我认识。
如果某学生学习某科有困难,可能是因为(从学生的眼光看)他不适于学习这门学科。然而雷奇相信,如果改变学生这种观点体现的自我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也就相应改变。如果引导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也会改变。这种理论得到了验证。一个学生在一百个单词中拼错了五十五个,而且很多课程都不及格,所以丧失了一年的学分;但第二年各科成绩平均九十一分,成为全校拼写最优秀的学生。另一个男孩因为成绩太差被迫退学,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却成为全优生。一个姑娘拉丁文考试四次不及格,同学校的辅导员谈过三次话后,以八十四分的成绩通过了。一位男生被一个考核机构断定为“英语能力欠缺”,却在第二年荣获学校文学奖的提名。
这些学生的问题不在于他们迟钝或基本能力的缺乏,而在于他们的自我想象不恰当。他们“确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不是说“我考试失败了”,而是认为“我是个失败者”;不是说“我这门不及格”,而是说“我是个不及格的学生”。
整容,整的是外表,改变的是对自我的认知!
在很多情况下,改变形象可以造就一个崭新的人。我手中握着的手术刀一次又一次地变成一根魔杖,不仅改变了患者的外表,而且改变了他的人生。胆怯畏缩的人变得大胆勇敢;一个“低能”、“愚蠢”的男孩变成一位机警开朗的青年,后来成为一家著名公司的管理人员;一位丧失了自信心的推销员成为典型的自信型人物;最令人惊奇的是一名“无可救药”的惯犯,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从毫无悔过之心的囚徒成为模范犯人而得到保释,后来还在社会上担任了要职。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美貌是最好的介绍信”。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体象(身体映象)和她的自尊水平相关。容貌和身材的改变,可以带来内心自我评价的改变。要求整容的人,很多时候是对自我的一种不接纳,缺少自信。很多人都不愿意或者不相信能够通过内心改变,来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所以有人选择整容。当然一定程度上,整容确实能增添一个人的自信。用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美丽起来,看到镜子中的改造过的自己,从而让内心接受自己的身体。
但是,很多人,即使整容了,确实变漂亮了,却依旧觉得自己没有变化。这是为什么?外部的评价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自我形象。即使你的脸整得再美,但是如果你的内心对自己并不接受,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对自己不自信,没有一个“美”的自我形象,永远也不会相信那张脸是美丽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接受,相信自己是值得爱和尊重的,拥有积极的自我形象。那么即使她不美,也可以高歌“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依然会很可爱和快乐。
自我意象,就像公分母,决定着你的一切!
自我意象是公分母,是一切成功的或失败的病历中的决定性因素。真正的奥秘是:要想真正的“生活”,也就是使生活得到合理的满足,你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现实的自我意象伴随着你。你必须能接受自己。你必须有健全的自尊心。你必须信任自己。你必须不以自我为耻。你必须随心所欲地、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而不是把自我意象隐藏或遮掩起来。你必须有与现实相适应的自我,以便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你必须认识自己——包括你的长处和弱点,并且诚实地对待这些长处和弱点。你的自我意象必须合理地近似于“你”本人,不能多也不能少。
当这个自我意象完整而稳固的时候,你会有“良好”的感觉。如果它受到威胁,你会感到忧虑和担心。当它适应于你而且可以引为自豪时,你会感到自信。你会自由地作为“你自己”而存在,并且表现你自己,你会适当地发挥作用。如果它成为耻辱的对象,你就会把它隐藏起来、不让它有所表现,创造性的表现也就因此受到阻碍,你就会心怀敌意,无法与人相处。
面对生活,你绝不是孤军奋战。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种“生命本能”,它永远指向健康和幸福,永远以为个人创造更丰富的生活为目标。这种“生命本能”通过我所说过的“创造性机制”为你服务。当这种机制运用得当时,也可以称之为每一个内在的“成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