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曾经荒草丛生

  那里曾经荒草丛生,而如今依旧满目疮痍。我看过不算多的风景,入目的也只是寥寥几个,对于那片荒凉记忆犹新,就像是曾经自己的内心深处,不着边际。从来都是随心所欲,不留遗憾,成了我生活的使命,假……

那里曾经荒草丛生

  那里曾经荒草丛生,而如今依旧满目疮痍。我看过不算多的风景,入目的也只是寥寥几个,对于那片荒凉记忆犹新,就像是曾经自己的内心深处,不着边际。从来都是随心所欲,不留遗憾,成了我生活的使命,假设有懊悔的存在,我定是痛不欲生,就像那天下午一般,神经质地感觉到左胸口的绞痛,连通着脉络,就连虎口处都开始抽痛,不似针扎却更甚磨人。

  我想我是不允许有太多遗憾的存在的。

  曾经我会考虑到很多问题,而今却只是不想留下过多的遗憾,假设明天就要离去,我希望自己可以不遗余力地微笑面对,这就是我的目标。因我知晓,我这人不能留有太多的后悔和遗憾(其实很多人都是),每个懊悔都是你失信的证明,证明你当初的承诺,而今的无法交待,这种挣扎会在深夜困扰你很久,很久。明明到了熟睡的时间,却依旧在回忆的死胡同里出不来,进不去,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而今的安慰,都不在口上,而是记在心里,更多的是叶落无声。

  我一直在反复地强调一点,如果来到这个世界,你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愿活着,其实是很可悲的。但是我们挣脱不了现实的桎梏,口说比行动要来得容易千万倍。每个人要付出的代价也不相同,有些人生来就是一条路,天时地利人和,那些自己所谓的刻苦反而成了最简单的付出,但是你也不能将其的努力,以一句天时地利人和就抹杀干净,那是人家应得的。有些人生来就是一路坎坷,于是天崩地裂遍体鳞伤时常陪伴在左右,挺得过来就成了神,没坚持下来就只能饥一顿饱一顿。这其实就是现实的差距,无可避免,甚至可以说是可怜。

  而我一般不怎么可怜别人,我喜欢用同情(善意的),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或是优柔寡断,或是好大喜功,或是自不量力,或是唯唯诺诺······作为旁观人,你站在一边替他恨替他急替他担心也是无用。这关键还是看他自己。

  但是自我意识是一件太过于虚无缥缈的东西,因此很多心灵鸡汤和励志演讲多半成了三分钟的肥皂短剧,因为真正执行的那个人是你自己。我更多的是偏爱这种意识的,就像我看到那片荒凉,我会喜爱,但是却也是惧怕孤独,因为清楚知道自己喜爱独居,但是不喜好孤独。于是,拼命地想要有自己的偏落一隅,够我随心所欲,够我孤芳自赏,但是无伤大雅,我依旧敢爱敢恨,依旧执着人心多过报酬。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不多,历史中最让我佩服的不是陶潜而是苏东坡,但是没有那个境界,就只能先管好自己。

  我说过,我爱上了那片荒凉,那荒蛮仿佛是我一生的追求,过身的野草,在夕阳下被染上了一片金黄,但我仍然深处于昏黄的黑暗,一抬头,看到一棵树的枝繁叶茂,我知晓它其实是在远处。

  就这样一人一树一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