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阳节,祝福天下所有的老人健康快乐,《新24孝》的专题,讲述儿女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老人需要的是什么,你能付出什么?……
今天是重阳节,祝福天下所有的老人健康快乐,《新24孝》的专题,讲述儿女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老人需要的是什么,你能付出什么?
理解篇
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我爸爸痴迷于捡石头。别的爱好奇石的人都花钱买石,或是雇工挖、抬,我爸爸却不肯为此破费。他戴着草帽,骑自行车出去侦查,遇到满意的,便捆绑在自行车后座上驮回家。有天,他愁容满面空手而归。我们问咋回事。他说:“在三岔河遇到一块好石头,黝黑的,长着白菊花纹路,栩栩如生,国画似的美……可惜太重了,搬不动,也不晓得会不会被旁人捡了去。”
看他一脸的愁苦,我提议说:“找车拉回来吧。”他生气了:“我捡石头就图个不花钱的乐趣,找车拉岂不是破坏了我的原则!要是花钱找车,我还捡个啥石头?”
我和我老公总觉得我爸爸自讨苦吃,懒得掺和他的石头爱好。可那天我们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石头堆成的石山,忽然心疼起了爸爸。瞧,这么多。真是宏伟啊!这些石头其实怪好看的啊,爸爸不想花钱,他是真喜欢今天遇到的那块石头……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会儿,生出一个念头:借辆手推车去三岔河看看。
我们到三岔河的时候,居然远远地望见了爸爸。他蹲在草丛里,正拿乱草揉成的抹布细细地擦洗那块石头。一抹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好像给这舍不得花钱的穷老头儿镀了一层金。
我们拍着手推车车座,使劲地朝着夕阳下的河滩喊:“爸爸,爸爸……”他听见了,猛地起身,呆呆地望了我们好一会儿,才答应了一声:“哎——”
那块石头,真的很美!
适当参加父母的活动
退休之后,母亲的生活反倒丰富起来:报了一个老年合唱团,每周活动三次;早上参加小区自发组织的太极拳练习;偶尔打麻将……这些活动中,她最喜欢也最重视的是合唱团,絮叨得最多。
母亲的絮叨,我听来只笑,能有多么正式呢?一群老太太的团队,闲来无事打发时间罢了。所以每次,母亲试探地说“要不,你跟我去见识见识”的时候,我都摇头拒绝——一群老太太唱美声,我可没兴趣。
但那次,还是去了,母亲说要参加一个什么比赛,要化妆,她想让我去帮忙。
是周末,刚好闲来无事,便开了车带母亲过去她比赛的小礼堂。
倒是有些震撼的,一群胖胖的老太太,穿艳丽衣裙,个个精神矍铄、神采飞扬。
母亲很兴奋,逢歌友便介绍:“我闺女,记者,晚报的……来帮我化妆,也可以给你们帮忙的……”口气里,不无自豪也稍显炫耀。
瞬间,我被包裹在一片热腾腾的爱抚中,一个阿姨说,还是女儿好,儿子再有空,也不会来……母亲站在旁边,骄傲微笑。
那天她们唱的是一首老歌,母亲竟是领唱,她穿玫红色金丝绒长裙,头发轻绾,我为她化了适合镁光灯的浓妆。她在音乐的伴奏中从容大气地开唱,亮堂堂的嗓子生动深情。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戴着围裙忙碌在厨房中一身烟火气的老人,而是一个优雅华贵的妇人——忽然明白了她一直想让我陪她参加活动的原因,她只是想让我看到这一刻光彩熠熠的她。就如我一直是她的骄傲一样,她亦希望,可以给我一份骄傲。
音乐缓缓停顿的瞬间,我背过身,躲开镁光灯的逼仄,眼睛已经湿润——好在还有以后,还有很多这样的陪伴,我不会再错过。
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看着母亲体面的婚礼,由衷替她高兴的同时,我心里隐隐担忧。我明白,支持母亲再婚容易,但结婚后和他们一起生活却是另外一回事。
拿最简单的称呼来说吧,继父大母亲10岁,有3个孩子,他们自二老结婚那天起就改口叫“妈”了。然而,一声“爸”,我却怎么也叫不出口。每每要开口讲话,都会觉得尴尬,听着哥哥姐姐们叫“妈”,我会更加尴尬外加内疚。年初,母亲患胆结石住院手术,我一下子慌了手脚,继父安慰说:“放心吧,忙你的工作,你妈这边有我,你不用操心。”刚好推说工作忙,也怕亲友和同事看望,介绍称呼时的那份尴尬。母亲住院期间,我每天只是下班后在病房小坐一会儿就走了。
母亲出院的那天,我早早去医院。推开虚掩的病房门,我愣住了。1.8米高的继父斜躺在小陪床上,床窄到一个翻身就会掉下去,他一脸倦容,人也憔悴了不少。就是面前这位64岁的老人,守在床前,喂水喂饭,衣不解带地伺候了母亲7天。
突然觉得自己如此不懂事,继父的“好”和关心总被我刻意忽略:母亲在厨房做饭时,他会陪在旁边剥葱剥蒜;晚饭后两个人去河边遛弯,他总会随手给母亲带上一件外套;看电视,他会随着看母亲喜欢看的电视剧;清晨餐桌上热腾腾的豆花、包子,都是母亲和我爱吃的。
继父起来了,不好意思地用手整整头发,说:“老了,一下子就睡着了。”“爸,咱们回家。”话一出口,原来没有那么难。
现在,每天我都会按时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饭聊天,一家人的感觉也许就是从那声“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