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平山堂楹联欣赏

  平山堂,位于扬州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扬州任太守时始建。堂为敞口厅,面阔五间。堂前有石砌平台,名为行春台。台前围以栏杆,栏下为一深池,池内修竹千竿。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名曰‘平山堂’。”今堂内还挂有“风流宛在”、“坐花载月”的匾额,堂北檐挂林肇元题“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嘉佑八年(1063),山堂朽,工部郎中刁约领扬州事时重修山堂。封闭前庭,改制为行春台。南宋绍兴末年台圮,隆兴元年(1163)至嘉定三年(1210)多次兴毁。元代一度荒废。明万历年间,知府吴秀重建山堂。清康熙十二年(1673),刑部主事江都汪懋麟与太守金长真又扩建山堂,并建行春台。康熙帝南巡维扬时,至平山堂题“平山堂”、“贤守清风”、“怡情”、“澄旷”四额,并制《平山堂》诗一首。乾隆元年(1736)又整修山堂,规模益大。为记此事,在平山堂南,东壁面西处有乾隆元年七月两淮都转运盐使尹会一撰并书《重修平山堂》碑石一方。咸丰年间,平山堂毁于兵燹。 今日之平山堂是同治九年(1870)盐运使方浚颐重建。其建筑为宏宇敞口,面南五楹,七架粱,前有卷栅廊。在明间北廊柱轴线上设落地罩,从罩到檐柱以北设走廊与“谷林堂”相连,今平山堂为方浚颐所题。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题“风流宛在”,乃追怀欧公韵事而书,书法流畅, 看来其“流”少一点而“在”多一点,用字活而非错,回味其意欧公风流仍在。 山堂建成后,欧公寄书前任太守韩琦曰:“独平山堂占胜蜀冈,江南诸山一目千里”。可见欧公于平山堂前眼界宽广而心旷神怡,故清代彭玉麟有“放开眼界”之匾。 1979年又事大修,山堂面目一新,令人流连往返。

  登斯楼也;

  大哉观乎。

  ——汪懋麟题扬州平山堂

  仙人旧馆;

  文章奥区。

  ——佚名题扬州平山堂

  荡胸泻淮海;

  放眼走金焦。

  ——左桢题扬州平山堂

  云中辨江树;

  花里弄春禽。

  ——詹嗣贤集句题扬州平山堂

  山随平野尽;

  人与堂比高。

  ——汪国祯题扬州平山堂

  第一观淮东名胜;

  八百年太守风流。

  ——左桢题扬州平山堂

  偶然杯酒成千古;

  无数江山送六朝。

  ——龚易图题扬州平山堂

  山色湖光归一览;

  欧公坡老峙千秋。

  ——汪国祯题扬州平山堂

  诗意岂因今古异;

  山光长在有无中。

  ——乾隆题扬州平山堂

  山色湖光归一览;

  欧公坡老峙千秋,

  ——武中奇书题扬州平山堂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下临无地,上出重霄。

  ——崧骏集句题扬州平山堂

  隔江诸山,到此堂下;

  太守之宴,与众宾欢。

  ——伊秉绶题扬州平山堂

  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

  ——朱公纯题扬州平山堂

  高视两三州,何论二分明月;

  旷观八百载,难忘六一风流。

  ——梁章钜题扬州平山堂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徐仁山集句题扬州平山堂

  胜迹溯欧阳,当年风景何如,试问桥头明月;

  高吟怀水部,此去云山更远,重探岭上梅花。

  ——金武祥题扬州平山堂

  曾从山水窟中来,秋色可人,征袂尚留巫峡雨;

  欲向海云深处住,邮程催我,扁舟又趁浙江潮。

  ——丁濂甫题扬州平山堂

  登堂如见其人,我曾经泰岱黄河,举酒遥生千古憾;

  饮水当同此味,且莫道蛾眉太白,隔江喜看六朝山。

  ——龚易图题扬州平山堂

  大江南北,亦有湖山,来自衡岳洞庭,休道故乡无此好;

  近水楼台,尽收眼底,论到梅花明月,须知东阁占春多。

  ——彭玉麟题扬州平山堂

  金戈铁马,芳草都迷,遇春风策杖寻幽,重省淮左名都,杜郎俊赏;

  舞榭歌台,画图难足,倚危亭登临送目,依旧二分明月,千古江山。

  ——吴晋壬集句题扬州平山堂

  大明寺里拓坤隅,望重庐陵,赖刁周郑赵史吴,踵事增华,遂令江上浮岚,长留真赏;

  丰乐区中推壮观,雄吞邗水,有毛魏金汪宗尹,鸿篇巨制,敢道劫余畚筑,足抗前贤。

  ——方浚颐题扬州平山堂

  刁、周、郑、赵、史、吴:宋代扬州郡守刁约、周淙、郑兴裔、赵师石、史岩之及明代扬州知府吴秀,六人均曾修建平山堂;毛、魏、金、汪、宗、尹:清代毛奇龄、魏禧、金镇、汪懋麟、宗元鼎、尹会一,均有记述平山堂的诗文。

  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才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把秾花浊酒,便当作六一翁后,余韵风流。

  ——伊秉绶题扬州平山堂

  大业:隋炀帝年号,奢如大业即像隋炀帝那样奢侈;领得:能领略,会欣赏;竹西歌吹路:杜牧《题禅智院》诗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句,后人曾据此建亭,已废;庐陵:欧阳修,庐陵人;秾花:盛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