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对联:洪姓对联及洪姓来历、洪姓宗祠联

  洪(hóng)源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的后代。共工担任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传说他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因此被逐出中原,共工氏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忘记自己是水神,因此在姓的旁边加上三点水,因此称洪姓。得姓始祖:共工。洪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九位的大姓。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十五位。

  敦煌郡豫章郡千支共仰;

  积德堂招隐堂一脉相承。

  ——全联典指洪姓的郡望和堂号。

  景伯三陪凤阁;

  丹阳四达銮坡。

  ——上联典指南宋金石学家洪适,字景伯,工文词,与两个弟弟洪遵、洪迈先后考中词科,并称“三洪”。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著有《隶释》。下联典指南宋丹阳人洪兴祖,受召到翰林院参加考试,高宗将他拔为第一,官秘书省正字。著有《老庄本旨》等。銮坡,指翰林院。

  觉范三奇挺秀;

  师民四子称才。

  ——上联典指宋·洪觉范。奇于书,为“新昌三奇”之一。下联典指宋·洪师民四子俱有才名。

  太平天国传名远;

  水德神明播惠长。

  ——下联典指洪姓始祖共工有水德,被奉为神明。

  附:

  事可对人语;

  心常如水平。

  ——此联为南宋诗人洪咨夔自撰联。

  宋代忠臣世系;

  剑州少府名宗。

  ——此联为福建省沙县夏茂镇洪氏宗祠“敦煌堂”堂联。

  敦盛宗支,源来一本;

  煌明衍派,义属同家。

  ——此联为台湾省南投县草屯镇洪氏家庙“敦煌(洪氏郡望)堂”联。

  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

  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

  ——此联为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洪家塘洪氏宗祠联,祠祀清朝剧作家、诗人洪升。

  节著冷山十五年,衔命抱符,忠贞志远×苏武;

  派分晋水廿余疏,劾奸弭患,铁石心迈迹琼崖。

  ——撰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

  由嘉应,徒杨梅,祖德宗功,经之营之,力图官禄之基础;

  藉花峰,贯花邑,光前裕后,耕也学也,恢宏敦煌之遗风。

  ——此联为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洪氏宗祠祖公棚联。

  【洪氏家训·勤务歌】

  或农或士或工商,为着生涯时时忙;耳闻鸡鸣宜早起,莫到日出未离床。

  勤耕下苦诸般好,浪荡闲游莫学它;公侯将相多么大,也须早起去朝王。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家庭妇少共耕织,地旁桑荫学种瓜。

  手拿书本论古今,你问我答来追寻;读书需要常勉励,成功之本在于勤。

  每日清晨一枝香,谢天谢地谢山岗;只求处处禾苗熟,但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贤臣社稷乐,家无逆子闹爷娘;守国法梦里无惊,吃菜根淡中有味。

  忍几句无忧自在,让三分何等清闲;大丈夫成家容易,是君子立志不难。

  注:有一些姓氏有祖传的家训,并以“歌”的形式流传下来,世代传诵。明朝中叶,江西省抚州洪良冲、洪良季兄弟以功封武威将军,退职后定居武所。为了教育好子孙,他们制定了《洪氏家训·勤务歌》,五百多年来,在洪氏家族中相传不衰。《歌》中虽夹杂了部分迷信色彩,但主题明确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