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襟解带 | |
拼音 | pī jīn jiě dài |
简拼 | pjjd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成语解释 | 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
成语出处 | 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例子 | 明·陈子龙《伟南筑居远郊鲜入城市近闻其事释氏甚谨作诗问之》:“更闻理外事无心,披襟解带相追寻。” |
成语故事 | 晋朝时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孙兴公推荐支道林,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王羲之自傲不愿见他。后来王羲之外出办事见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谈起了《庄子·逍遥游》,没想到支道林的论述十分精辟与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带,洗耳恭听。 |
产生年代 | 古代 |
常用程度 | 一般 |